淘宝为什么做内容营销?

1、淘宝为什么做内容?

因为,消费者行为变了,

消费者获取信息的终端变了,

“买”不到流量了

原来消费者获取信息是搜一下

现在消费者获取信息时筛一下

原来消费者想要获取信息的入口就那么几个,

百度,微博,新闻,论坛,地方站,垂直站,腾讯……

现在消费者是筛选信息,

每天消费者的兴趣和行为被大数据计算,判断,然后把计算结果销售给各种APP,

供APP有目标的选择推送各种各样的信息轰炸消费者,

消费者的任何行为都会被快速分析解读并转化成具体的产品信息,

服务信息呈现在消费者使用的APP中

举例说明:

最直接的例子就是淘宝千人千面的“推荐算法”

千人千面,最早出现在广告学里面,也是根据心理学中的“迎合心理”原理演算而来,

2013年之前,已经在很多门户网站的广告系统中应用,

如果你在百度搜索一次“空气净化器”,

那么你去所有只要跟百度广告联盟合作的网站,

都会在左右两侧,或者文章中、视频中,看到“空气净化器”的广告。

变化的逻辑:

只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崛起

手机端新闻app在内容推荐上极力使用“推荐算法”

以保证其APP应用的用户粘性和用户活跃度

诚如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表述的

我们终将死于我们的热爱

其中的典型代表是就是

今日头条和快手

你浏览今日头条时会发现

你喜欢美女,健身,减肥等相关内容

那么你今日头条里的相关资讯都是这类的内容

只不过是分为视频、图片、文字、自媒体、新闻等等,

有的是科普内容,有的是搞笑内容,有的是新闻内容

总之

只要你不点击拒绝,屏蔽的内容按钮

你就会持续收到相关类似的内容

其实不复杂

就是:消费者行为-大数据-消费者APP-消费者看到信息

这样的场景下,

淘宝能和“谁”购买流量呢?

淘宝的千人千面是内部做流量分配用的

而淘宝面对手机端APP的“千人千面”如何购买流量?

手机端的APP如果满屏淘宝的广告

手机端的APP就不能支持用户获取用户关注的内容,就会失去用户粘性,流失用户

这和PC时代流量入口的逻辑有本质的区别

信息获取的终端变了

直接改变消费者和信息互动的逻辑

PC时代一屏的呈现,你放个广告位没问题

手机屏幕你放个广告位,小了看不清,大了没地方

消费者在PC端叫上网

消费者在手机端叫刷屏

上网和刷屏的本质区别

对于消费者来讲,

上网是找内容

刷屏是筛内容

淘宝原有的低价、促销、活动

如果批量呈现在你的手机APP里

你还有筛内容的兴趣吗?

当没有其他内容为淘宝的促销内容做背书,做说明,做引导时

淘宝除了自己生产优质的娱乐内容然后植入自己的产品促销信息之外

淘宝还能怎样?

流量不再选择共性一致的入口,

流量的生意也就必须改变一下玩法了。

2、内容一定能带来流量吗?

也不复杂

消费者行为(浏览了淘宝商家的信息)--大数据-消费者APP-消费者看到信息(淘宝商家的信息)

那么问题的焦点就是,

淘宝商家必须主动支持消费者分享信息,

才有可能得到“消费者相互引导”的支持

但是,

淘宝还是一贯简单粗暴的风格

只是希望

让行动与消费者行为一一对应即可

其他的交给数据库不断的更新迭代

淘宝头条-产品评测,即产品说明书,让消费者有需求之后快速找到产品的功能说明必买清单-比价,比颜,比逼格,让消费者理解功能之后,可以得到筛选的快感和消费决策的获得感,也是消费决策的必有选项有好货-产品卖点包装,支持消费者做出有效的消费选择消费决策爱逛街-产品场景,让消费者畅想拥有产品之后的满足感手淘问大家-产品口碑猜你喜欢-支持消费者从众

这六大板块,支持了消费者常规的购物决策路径,

即:兴趣、筛选、决策、执行、分享、评价

而这时淘宝要做的就是选择能够支持消费者:秀炫晒,看玩聊,转评赞的内容进行主动推送

让淘宝、商家、消费者、消费者社交圈、淘宝成为闭环

也期望因此可以让新的流量体系就可以产生:自循环

实际呢?

太糙了

网店商家再次成为淘宝试错的买单人

当然有一些一直愿意分享的淘宝商家

藉此机会

把之前写的新闻稿、科普稿、促销文件、产品说明书拿出来

重新编辑上线

快速满足淘宝的意淫

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淘宝达人

只是那文章写的

完全是文字堆积,一点逻辑都没有

可是淘宝喜欢呀

淘宝就喜欢商家的响应速度,响应数量

至于质量

淘宝靠系统

系统怎么分辨质量呢?

这也是很多商家用心品牌内容却得不到支持的问题所在

相反哪些垃圾内容,堆积关键词的行为得到了系统的大力支持

这也就没办法不让淘宝总是和低劣假货相提并论了

根源上

就是没对自己的“颜值”负责过

只在意大、多

不在意好,优

商家呢?

如果一味的迎合淘宝的路径

那么也就永远是个被淘宝用来试错的小白鼠,

朝不保夕

3、淘宝也没有想到自己的竞争对手不在自己的竞对名单里

淘宝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其自身对内容体系的理解也还很不够

表现在

1、达人制度依然是入口思维做内容营销,其直接后果是达人的内容抄袭化

2、内容筛选有标准,则内容创意同质化

3、内容创作数据化,则内容很容易变成图片+关键词堆积的垃圾小广告

4、内容选择促销化,则内容倾向于符合标准而不是支持传播

说到底就是让内容推送的选择交给了系统

而系统是没有情绪的

内容营销又恰恰是通过情绪的引导,改变消费者的兴趣和行为,以达成产品销售的目标

当我们看到把产品说明书+笑料包袱的文章成为淘宝头条的首推时

内容营销属实是淘宝要再想想的问题。

先理解这个僵局

而破局,指望淘宝好像也不大可能

但这个

淘宝、商家、消费者、消费者社交圈、淘宝的闭环

给你的提示是:

你的对手已经从淘宝的规则变成了

“消费者的体验”。

你和淘宝合作,第一次有了一点点自己“做主”的机会,只是你是否意识到了

4、内容营销怎么卖货?

理解这个问题

我们要把“导购”这个概念拿出来念三遍

原来我们有了终端店

我们会请导购

让导购完成最后的临门一脚

而网店呢?

大数据支持下的消费者只依靠自己喜好的内容来决策自己的消费!

那么

你的内容就是你的导购员

你的内容和消费者的接触点就是你导购员的站位

那么

一个网店如何“包装”自己的导购?

一个网店如何“培养“自己的导购?

一个网店如何“投放”自己的导购?

一个网店如何“考核“自己的导购?

一个网店如何“管理”自己的导购?

一个网店如何“激活”自己的导购?

一个网店如何“调用”自己的导购?

一个网店如何“支持”自己的导购?

一个网店如何“增值”自己的导购?

一个网店如何“升级”自己的导购?

这十个问题的逻辑和方法,

在这里暂不赘述了,

先看看这篇文章能理解的人有多少,

后面再慢慢解读内容营销落地执行的步骤吧。

那么我们描述一下你的导购和消费者之间几个典型场景:

消费者接触第一个“导购”,“导购”对消费者说,你要的我都有,我保证我是你最好的选择

消费者接触第二个“导购”,“导购”对消费者说,现在你和我在一起,除了你要的,还有额外的惊喜

消费者接触第三个“导购”,是因为消费者看到很多人正在围观“导购”使用自己家的产品

消费者接触第四个“导购”,是因为消费者听很多人夸赞“导购”推荐的商品有多好

我们的消费者和我们的“导购”(内容)之间的故事就这么展开了

我们的内容也成为我们产品非常重要的消费体验

好的内容增加了产品体验的价值

好的产品体验提升了产品的销售的利润

当然

消费者是随机的,

他们不会按照你给顺序去接触每一个导购

但是不可否认

你在全网

投放的导购越多

投放的导购质量越好

投放的导购沟通客户的能力越强

投放的导购给予消费者的体验越好

投放的导购让消费者增值

投放的导购让消费者有面子

那么

你的未来就会越精彩

所有问题的根结在于

当下

媒体、通讯、终端

并存的商业环境下让商业的决策越来越依赖大数据的支持

而大数据与消费行为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又彻底改变了商业合作的路径

品牌与销售终端

营销与销售终端

内容与销售终端

推广与销售终端

媒体与销售终端

……

消费决策与终端转化的路径

已经被完全合并成“内容”

现在已经不是网店如何做内容营销

而是

内容即订单。


每天给大家免费诊断十个直通车账户,直接私信我:“直通车诊断” 即可免费诊断,也总结整理了过去一年外面疯传的各种技术,私信我:“技术干货”,即可免费分享给大家,其实基本都是异曲同工的东西,无电商,不分享!!(或者直接评论留言,我回复你)

相关资讯: